光影为笔、舞蹈为墨。今晚,随着光影舞蹈诗剧《上海之光》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上演。这部台前幕后主创主演班底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的“新人新作”,用独特的艺术形式,生动讲述了上海改革开放的壮阔历程,全方位演绎上海的城市文化魅力。

在第40届“上海之春”的舞台上,形式多元、风格各异的舞蹈作品备受期待。传统与现代碰撞、本土与国际交融,既有借助科技翅膀将舞融入光影的《上海之光》,也有以当代视角解读传统文化的舞剧《西游》、街舞剧场《借东风》,更有用海派芭蕾魅力再塑经典的芭蕾舞剧《吉赛尔》。以舞当歌,用肢体语言唱出内心的爱和向往。
传统文化 当代解读
4月3日,王亚彬导演的舞剧《西游》将在上海保利大剧院上演。这部独树一帜的作品从悟空视角切入,巧妙串联《西游记》中关键情节,用现代舞与当代艺术手法有机融合,让人看到不一样的“大圣”。
“我不想重复西游故事,而是希望以现代舞和当代艺术手法去解读。”王亚彬说。比如“大闹地府”场景中,舞者用铁艺头盔与白绫营造氛围,阎王手拿算盘,与悟空在白绫分割的空间中纠缠,极具意象之美。
王亚彬还邀请了法国作曲家洛朗·佩蒂吉拉尔为舞剧谱写交响乐。佩蒂吉拉尔从16岁起就喜爱《西游记》,在他心目中,“悟空”是智慧和勇气的化身。因而舞剧的人物塑造另辟蹊径,将武艺转换为舞艺的悟空更具意象性,既显灵性又有人的性情。
和《西游》异曲同工,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推出的街舞剧场《借东风》也是一次大胆的跨界尝试。不同于以往演绎古代人物总是走“国风”路线,街舞剧场《借东风》中,诸葛亮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而肆意挥洒的状态被融入街舞中,作品以“借风”之意,幻化出“风起”“风停”“风逆”“风顺”“风疾”“风徐”这六个诗意空间,以此进行一场与风同行的心灵旅途。编导饶宇弘说:“愿每个人都能像诸葛亮那般,问天借来属于自己的东风。”
古典芭蕾 海派演绎
古典芭蕾舞剧《吉赛尔》作为芭蕾舞剧史上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有“芭蕾之冠”的美誉。4月5日,由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辛丽丽根据马留斯·彼季帕经典版本改编的《吉赛尔》将亮相上海国际舞蹈中心。 ??
《吉赛尔》是芭蕾传世名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海派演绎也为《吉赛尔》注入崭新活力。辛丽丽说:“海派芭蕾融合了上海的文化底蕴与国际视野,在保留古典芭蕾精髓的同时,对舞蹈编排、舞台呈现等进行创新。”舞美设计上,更具现代感的灯光和道具营造出梦幻又真实的氛围,也让观众更易沉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