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他们攀爬天梯悬崖、跨越冰天雪地、穿梭城中之村……
求学路上,充满艰险。
十多年来,他们或读大学深造,或工作打拼,或结婚生子……
成长路上,有苦有乐。
当我和他们一起分享一个个定格成长的瞬间时,他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
不少人情不自禁地哼起那段熟悉的旋律:“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他们说,谢谢你,陪伴我们一路成长;谢谢你,用相机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美好的回忆。
是的,照片是有力量的,照片是有温度的。
熊三耶和伙伴们在柳州市马鞍山眺望城市(2013年8月26日摄)。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前两天,熊三耶在大学教室里给我发来两张照片,一张是教材的封面,另一张是教材内文的配图——那是一群在校园里欢快跳舞的少年。
他说,看到拍摄者是我,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那一刻,他很怀念在小学的时光,那时我经常去给他们拍照,他是欢快的“打铁少年”。
十多年前,我冲洗了很多照片给他,他只觉得很好玩,也很新奇。如今,他说这些瞬间一直藏在心底,很温暖。
在柳州市街头,熊三耶和爸爸外出“打铁”。
在柳州市白沙村,熊三耶在上课(2013年9月12日摄)。
今年23岁的熊三耶在广西桂林读大学本科。1岁时,他就跟随打工的父母从贵州的大苗山里来到广西柳州生活,父母以拾荒、“打铁”为生,一家人已在柳州市生活了20多年。
2008年至2013年,我每年都会多次采访拍摄熊三耶的学习生活情况。当时,他还叫“熊三三”。
今年2月份,当我们时隔11年后再见面时,远远相望,彼此脱口而出当年熟悉的问候声。熊三耶还和那时一样,阳光、热情、乐观。
在柳州市鹧鸪江路附近的出租屋外,熊三耶在晒被子。
在柳州市鹧鸪江路附近的出租屋外,熊三耶在计算水电费。
小时候,熊三耶经常利用假期,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帮助家人分忧。少儿时期的别样经历,锤炼了他不一样的品质。
他说自己除了口才变好了,其他什么都没有变,然后就唱起了“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熊三耶郑重地告诉我,他早就不叫“三三”了,因为这个名字看起来太幼稚,父母在他上中学前,就改成了现在的名字。
“但我还是喜欢你叫我三三!”他说,“十多年了,我还是很单纯,但我成长了很多。”
照片,能让世界看到我们
半个月后,我又来到桂林市全州县蕉江瑶族乡大源村,找到了13年前那个在冰天雪地求学路上满脸冻红的小女孩凤艳萍。看着当年的照片,凤艳萍一眼就认出了自己,随后她从屋里拿出了我后来送给她的照片。这些照片,她一直珍藏着。
在桂林市全州县蕉江瑶族乡大源村,8岁的凤艳萍和同学走在放学回家的山路上。
“我把照片里的同学们都聚起来吧。”
她还是一样的开朗勇敢,就像当年放学回家时,主动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21岁的凤艳萍刚结婚成家,在桂林市务工。她说,当年的同学有的工作了,有的成家了,更多的人还在读书。各奔东西这么多年,她能联系到的,也只有本寨的几个。
“十多年了,从没想到会看到小时候的照片。”
“哈哈哈哈哈哈……”
“有我的照片吗?”
同学们争相把老照片和现在的照片拼版,然后告诉我,这个就是他。
还有热心的同学,把同学们的名字一一标注到照片上。
在桂林市全州县蕉江瑶族乡大源村,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护送下,走在放学回家的山路上。
已经成家了的凤小兰说,感谢记者给我们留下珍贵的童年记忆。
此刻,一张张老照片,是一座通往记忆深处的桥梁,把他们带回了那个盼望长大的年纪。
凤艳萍说:“每当看到这些照片,就感觉到被更多人关注,有人默默地爱着我们。”
那个照相的叔叔一直在我们身边
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弄勇村。
当春节前我回到这里,不断有青年们围过来。
“黄叔叔,我是蒙萱汰,技校毕业了,现在在广东。”
“我是蒙萱任,现在在辽宁读书,大二了。”
最后,他们都提到了一个问题:可以把小时候的照片发给我们吗?
“当年我已经洗出来给你们了啊。”
“想要更多电子版的,要全部。”
十多年前,在他们读小学时,我每年都会跟他们朝夕相处很长一段时间,拍摄他们攀天梯、爬悬崖去上学、睡大通铺、吃黄豆拌饭……孩子们经常带我去山上看风景,找野果分给我吃,教我玩他们的小游戏。我则在工作同时牵线搭桥,建宿舍、修水柜……推动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
2015年,我在弄勇村过春节。因为山里缺水,我从县城带了一大桶水,用来洗漱,晚上就睡在车上。今年春节,蒙萱任和蒙萱汰热情邀请我到家里住。他们说:“现在家里建起了三层小楼,还有大水柜,很方便了。”
蒙萱汰说,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们搬进了新宿舍楼,还备有席子、棉被、饭盒等等,内宿生都不用带生活用具去学校了。他说:“黄叔叔,一定是你也在帮我们。”
今年春节前,蓝天德成家了。当他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有些惋惜。去年春节见面时,还在学校读书的他在征求我的意见后,畅想未来:从技校毕业后继续读大专,甚至还要读本科。
2023年6月,蓝天德的父亲病重,医疗费用很高。他只能先结婚成家,外出挣钱。如今,父亲的身体恢复得很好,他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他也非常感谢我在他父亲病重期间的安慰和支持,给我发了这样一条信息:“感受到了另一种如山的父爱。”
从2012年起,我坚持在广西的大山和城中村里,跟踪采访一批山里娃在大山里求学、在城市里逐梦的故事。我深入校园、家庭、田野等,系统性地记录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状态和成长环境,共拍摄了20多万张照片和大量的视频素材,不间断播发了大量稿件,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少年的成长故事、追梦历程和命运变迁。
有的读技校,有的上大学,有的在外地闯荡,有的返回大山,有的已经成家,有的继续在城市追逐梦想……镜头里,大山的孩子,走出了多样的人生。
蒙秋艳、蒙萱任已经实现了走出大山上大学的目标。
蒙富松从卫校毕业,回到家乡当一名村医。
熊三耶很喜欢柳州的螺蛳粉和那里的城市文化,还有一年多就大学毕业的他,希望以后在柳州扎根,为儿时梦想继续拼搏。
熊三耶在柳州市马鞍山上眺望城市。
照片不语,见证了大山的沧海桑田。
影像有光,继续温暖孩子们前行成长的路。
编辑:吕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