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地有才、楚韵悠长。由湖北长江人民艺术剧院、湖北三峡演艺集团出品的话剧《屈原》充满浪漫诗意,节奏酣畅灵活,历史事件的选择与情节铺排精当而巧妙,笔力雄隽、人物灵动。主角屈原以及一众配角各有亮点,其中最具新意的,是楚怀王的形象。编剧黄维若与演员郝平对这个历史人物的创造性重塑令人折服,共同展现出一个与以往惯常所见的“亡国之君”完全不同的楚怀王。
在本剧中,楚怀王是一个有别于“谗谄蔽明”的昏君的形象——他形同“巨婴”,亦正亦邪,以幼稚著称,被群臣暗嘲为“没长大的顽童”。剧中重要情节诸如“楚怀王被张仪以商於六百里地诓骗而断绝齐楚联盟”“被骗至武关被扣而囚死于秦宫”等,都是编剧在真实历史情境基础上的戏剧化铺陈,重点在于塑造楚怀王的形象。他是复杂而多面的,当然有纵情声色犬马的耽溺享乐,但随着剧情展开,观众可以发现他又经常夹杂些许为国为民的“真心”,以及难以挽住时代巨轮的无奈;他未必不清楚朝堂上各派纷争的利益焦点与奸臣逆子的狼子野心,又试图在“装糊涂”与好大喜功的侥幸心理中维持博弈与平衡的“帝王术”……这都要求演员加以准确把握并有层次、有深浅、有着重、有侧面地表达。
毫无疑问,楚怀王与屈原的关系是全剧的重点,两人有大量的对手戏,互动频繁、彼此映衬。根据剧本的人物设定和情节安排,他们的关系超越了君臣、兄友,时不时地交错时空进行灵魂的对话和“画外音”式的交底对谈,这不仅拓展了剧情呈现的维度,使叙事节奏更为灵活跳脱,还为严肃、板正的历史正剧营造出些许轻松诙谐的氛围。郝平将楚怀王诠释为一个“老顽童”,着力为舞台形象注入生机与活力,展示了丰富的表演层次——在对待屈原的态度上,他欣赏屈原之才,又不满屈原对他不留情面的据理力争;他和屈原有老友间的惺惺相惜,互相提点、互为支持,又不得不最终在政治歧路上分道扬镳;他的顽固与偏执误了楚国、害了屈原,但在囚于秦宫时寸土不让、宁死也没有向秦国低头。在郝平的表演下,楚怀王的言行举止往往充满着矛盾,却在曲折跌宕的剧情勾连中,具有深层的逻辑自洽,令人回味。郝平对人物的演绎摆脱了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成王败寇”窠臼,丰满了人物性格与叙事肌理,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并能引发观众思考,去审视在具体历史情境下,每个人物因自身局限与思想境界的差异而会导致的种种矛盾对立。
总之,郝平饰演的楚怀王既有人性的晦暗,又有人性的亮烈;他有普通人的欲望与弱点,是历史坐标系中失败的君王,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却最终维持住了一国之君的尊严和底线,可悲、可惜复可叹。性格悲剧与命运悲剧这两大悲剧类型在人物身上达成了高度的辩证统一,郝平则从史书的记载和当代文学的加工中,立体、鲜活地走到了观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