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开拓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3月29日,在中国太保于上海、广州两地同步举行的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中国太保集团董事长傅帆表示,新一届董事会将坚持长期主义、坚守价值,发挥专业化、多元化、市场化的优势,推动公司战略走深走实。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严峻的2023年,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中国太保这一国内头部保险集团也交出了一份稳健发展的年度“答卷”,包括傅帆在内的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现场回应了寿险转型、新能源车险、资产管理、分红政策、新会计准则等市场关切的话题。
2023年,中国太保实现营业收入3,239.45亿元,其中保险服务收入2,661.67亿元,同比增长6.6%;归母营运利润 355.18亿元,保持稳定。截至2023年底,集团内含价值5,294.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集团管理资产规模29,223.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集团客户数17,986.9万人,较上年末增长934.2万人。
寿险转型成效显著,新能源车险增超50%
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国内经济发展虽然短期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问题,但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大、韧性强、活力足,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面对内外部环境各种不确定性,中国太保始终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理念不动摇,坚定不移深化转型,集团整体经营业绩保持稳健,市场地位稳中有升,价值创造和关键领域突破能力稳中有进,可持续发展基础持续夯实。
寿险是中国太保的核心业务之一。报告期内,中国太保寿险实现规模保费2,528.17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新保规模保费同比增长3.7%,续期规模保费同比增长3%;实现新业务价值109.62亿元,同比增长19.1%,经济假设及评估方法调整前同比增长30.8%;新业务价值率13.3%,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经营业绩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作为本轮人身险深度变革的先行者之一,中国太保寿险因其“长航行动”深化转型而备受关注。2022年上半年,中国太保寿险启动“长航行动”一期工程,围绕外勤转型,旨在推动发展内核与关键模式的深度转变,在新业务价值、队伍质态、渠道布局等方面也成效显著。譬如,在代理人渠道方面,2023 年中国太保月均保险营销员 21万人,期末保险营销员19.9 万人;保险营销员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12,837 元,同比提升 51.8%,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 43,503 元,同比增长 26.6%;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 6,051 元,同比增长 46.3%。
在夯实“长航”转型一期成果的基础上,公司实施了以组织变革为先导的内勤转型,全面建设赋能型总部和经营型机构,谋划“长航”转型二期,推动“芯”模式从“塑型”到“成型”转变。
“经过过去三年太保寿险长航转型的实践,全司上下对于转型方向的共识更加一致。”太保寿险董事长潘艳红在业绩说明会现场表示,“未来太保会继续坚持转型方向,步伐会更加稳健,路径会更加清晰,一系列的举措会更加务实,相信转型的成效一定会更加的彰显。”
作为国内第三大产险公司,中国太保产险也实现了稳健增长。报告期内,太保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883.42亿元,同比增长11.4%;实现保险服务收入1,771.28亿元,同比增长 11.8%。
新能源车险成为产险板块中高速增长的细分业务。2023年,太保产险探索新能源车经营新模式,全面布局融入汽车产业生态,与车企建立扁平化协同合作机制,报告期内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同比增长54.7%,全年为310万辆新能源车提供保障约 7.7 万亿元。“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制定支持新能源车产业革命的相关政策,我们作为头部企业,将会发挥好我们在新能源车领域方面先行先试的优势,积极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在业绩说明会现场表示。
非机动车辆险方面,太保产险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加快创新步伐,持续深化客户综合经营能力,并进一步完善风险减量管理体系。报告期内,太保产险实现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848.28亿元,同比增长19.3%;承保综合成本率97.7%,与上年同期持平。主要险种中,责任险、农业险、健康险、工程险等业务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业务品质整体保持稳定。
此外,公司健康险业务主动融入“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创新产品供给,加强对长护保险、慢病保险、惠民保等细分领域的深度挖掘,2023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73.61亿元,同比增长18.6%;承保综合成本率99.2%,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实现承保盈利;企财险业务则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业务稳定增长,2023年原保险保费收入68.13亿元,同比增长7.5%。
总体而言,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保险集团,中国太保专注于保险主业,坚持价值主线,发挥多业务板块综合经营优势,专业化能力建设持续增强,整体业绩保持稳健,市场地位稳中有升,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质效也进一步增强。
投资业绩彰显韧性,绿色投资超 2000 亿
历经20余年发展,保险机构当前已成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A股市场、公募基金市场规模居前的机构投资者,成为维护我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助力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参与方,中国太保及旗下子公司在报告期内也实现了颇具韧性的投资成绩。年报显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末,集团管理资产达 29,223.08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其中集团投资资产 22,500.73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0%;集团投资资产综合投资收益率2.7%,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
这背后,是中国太保投资端“哑铃型”的资产配置策略。一方面,加强长期利率债的配置以延展固收资产久期,加强对再投资风险的管控。2019年以来,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寿险持续加大长久期国债和地方债的配置;另一方面,适当增加包括未上市股权在内的权益类资产配置以提高长期投资回报,并积极把握二级市场权益投资结构性机会,增加优质权益资产的中长期配置,布局优质赛道。同时,基于保险资金的长期特性,围绕中国太保大健康战略,在相关产业以及“碳中和”绿色产业等方面加大另类资产布局。
以中国太保旗下太保资产的股息价值策略产品为例。自2013年成立以来,该产品长期专注于价值策略,应用跨周期资产配置体系,稳健地进行组合和交易管理,取得优异的业绩表现,也获得了各类机构投资者的认可。截至2023年年底,产品规模中90%的资金来自外部机构投资者。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从高股息股票中所获得的股息和分红比例大幅提升接近40%,这使得我们的净投资收益率保持了相对同业更好的稳定性。”中国太保集团首席投资官苏罡表示。
作为中国太保资产管理板块的重要成员,长江养老也在报告期内交出了一份稳健的投资成绩单。2023 年,长江养老融入国家养老战略,谋划养老金融大文章,着力打造一流养老金融专业机构。截至 2023年12月31日,长江养老第三方受托管理资产规模 4,109.93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7.5%;在年金投资领域,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2家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中,长江养老管理的单一计划固收组合、集合计划固收组合的投资业绩连续两年位居行业第1、2位,持续为受益人获取安全稳健的投资回报。
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重要参与方,在服务实体经济与居民投资理财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了解,中国太保旗下国联安基金凭借长期稳健的保险系基因优势,除了不断夯实公募基金的主动权益投资优势,还以“为客户创造长期可持续回报”为目标,充分发挥保险系基因优势,依托基于负债特性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和专业投资能力,加强量化投资、固定收益等投资管理能力建设,布局了一系列多资产、多策略的产品矩阵,还深入践行普惠金融理念,成功携手蚂蚁财富,在余额宝上线国联安货币基金。
据银河证券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国联安旗下公募基金资产合计管理规模达1225.51亿元,行业排名49/156。其中,非货公募资产管理规模为1093.97亿元,行业排名39/156,相较2022年末增长33.59%,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双碳”战略的推动下,ESG成为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深度践行社会责任的大型金融机构,中国太保及旗下公司也积极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与社会稳定器作用,在投资管理环节融入ESG因素,建立长期可持续的ESG投资管理体系。
譬如,公司制定了《责任投资政策》《ESG 投资管理办法》,开发ESG 评级分析系统,推动 ESG 因素纳入投资管理全流程。同时,公司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形式,参与绿色项目投资建设,涵盖清洁交通、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和污染防治等领域。此外,公司还与中金共同设立绿碳基金,参与宝武集团绿碳经济基金,支持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产业技术发展。截至 2023 年末,中国太保绿色投资规模超 2,000 亿元。公司投资的河南鲁山抽水蓄能电站、中原豫资基础设施、武汉地铁基础设施等债权投资计划获评级机构最高等级绿色标准认证。
展望2024 年,全球经济机遇与风险并存,国内经济回升动力与压力同在,但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保险行业发展潜力足、空间大,正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中国太保表示,公司新一届董事会将坚定信心,直面挑战,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更强的活力和韧劲,锐意进取,深化转型改革,把握新发展机遇,以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内头部保险金融服务集团为目标,积极开创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