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村街道颐康中心日托班的丝网花课堂。
增城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的日托服务组织老人外出秋游。
增城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给一位日托老人过生日。
你是否还记得儿时,每天到幼儿园“报到”,和好朋友们一块娱乐、学习、互相帮助、外出活动……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不禁让人怀念。其实,这份美好在步入老年之后还有机会“重温”,那就是广州各区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正在推出的“日间托管”服务。老年人的“日托”都有哪些具体内容?收费怎样?还有哪些情况需要被关注?记者近日对市内多家颐康中心进行了探访。
73岁阿伯上“日托”练脑力 中午睡得好 老伴更省心
11月29日上午9时30分,73岁的林姨扶着同龄的老伴陈叔来到越秀区梅花村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这是陈叔在这里上“日托”的第四天。此前,林姨已经带陈叔来这里“考察”好多次了,确认了环境安全、舒适后才放心地把老伴“托管”在这里,她得以出门去做自己喜欢的义工工作。
“老陈退休前是建筑设计工程师,对数字和图形都比较敏感,但我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发觉他很多事记不起来,买东西算数也算不清了。”林姨带陈叔去医院检查,确诊了轻度阿尔茨海默病。“他还认得人,大小便、吃饭都能自理,但我如果出门留他一个人在家还是不放心,更担心他出了门容易走丢,现在有人帮手了真的好。”下午4时30分,在外面忙完、买了菜的林姨回来颐康中心接陈叔时对记者说。
跟在家相比,陈叔在“日托班”的生活丰富多了。据了解,梅花村街颐康中心有1000多平方米,活动空间包括用餐桌、兴趣活动台、认知训练桌和康复器材区、午休区、观影区、乐器室等。每天上午陈叔先要完成脑力认知锻炼,康复师张颖栋给陈叔设计了两套“作业”——记数卡和“摆积木”。数卡是一组由多位数组成的数串,如“2368921”之类,由张颖栋“出牌”,陈叔“报数”。“陈叔刚来时只能记4位数,现在能记6位数了,我给他制作的数卡也越来越厚了。”张颖栋对记者说。而“摆积木”和小孩玩的那种有所不同,图形归位积木底面的颜色和桌面颜色相同,陈叔要辨认出图形就需要“消耗”更多脑力,达到“大脑体操”的效果。
上午做完“大脑体操”后,陈叔会在观影区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我喜欢听音乐。”陈叔告诉记者,自己年轻时最得意的建筑设计作品是一间颇具特色的幼儿园,“它的外形是波浪形的。”午饭和午休后,陈叔会和颐康中心的老友们聊聊天,等待林姨忙完来接他回家。“陈叔在我们这里午休得很好,我们能听到他打呼噜的声音,这也说明老人家在我们这里有足够的安全感。” 该颐康中心负责人孔艳说。
“老陈在这里睡得比在家里好。”林姨觉得很欣慰,“在家里,晚上他都是辗转反侧,要靠吃药才能入眠。我们的独生女儿在外地工作不能常回来,目前在颐康中心日托做的训练让老陈有了更多动脑的机会,他也可以和更多的人交流,我相信这对于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一步发展是有帮助的。这个家门口的日托中心真的帮到了我们。”林姨说。
老年人也爱交新朋友 七旬老人教“老姐姐”制作丝网花
除了帮助需要照顾的老人,市内多个街道的颐康中心也吸引了不少“活力老人”在这里参与各种类型的课程和社交活动。如海珠区新港街道立新社区颐康服务站就颇占“地利”优势:楼上是居民区,老人们下楼就可以去颐康服务站参加活动,因此每天上午这里都热热闹闹的,唱歌、跳舞、下棋……老人们中午直接在长者饭堂吃饭,到了下午4时许就“各回各家”,接孙子的接孙子、买菜的买菜,生活丰富多彩。
而在梅花村街道颐康中心外面的公告栏上,老人“日托班”每天可以参加的活动内容一目了然:从周一到周五,上午有小组座谈、乐器训练、丝网花制作、金色年华旗袍队、“海燕”合唱团五种活动,下午有书法班、观影班、“春苗艺术团”舞蹈训练班等“长者学堂”,每周三还开展义诊,吸引了不少附近的老年人参与。73岁的梁姨就是其中一员。9年前她的老伴过世,大部分时间里梁姨都是一个人生活,如今颐康中心仿佛成为她的另外一个“家”。每周三她都会准时出现在丝网花制作课堂上,在这里梁姨不是学员,而是义务教学的老师,她把自己在老年大学的所学无偿教授给日托班的“新朋友”们。
“你把这根铁丝在筷子上缠圈圈,缠好后再抽出筷子,丝网花瓣的轮廓就靠这根铁丝了。”记者在课堂上看到,梁姨正手把手地教她的学员黄婆婆。86岁的黄婆婆身体硬朗、耳聪目明,她话不多,但总爱过来“日托班”玩。在梁姨的悉心指点下,黄婆婆做了一朵漂亮的百合花,白色的花瓣娇艳欲滴,仿佛香味都要飘出来一样,她开心地和“梁老师”拍合影,梁姨的脸上也绽开了比花还美丽的笑容。
记者环顾该颐康中心发现,好多地方都被梁姨制作的丝网花装点着:火红的木棉、洁白的百合、淡雅的兰花……有的栽种在花盆里,还配上了绿色“叶子”,让这里四季都显得生机盎然。而梁姨和学员们做得最多的还是红梅,“一个是梅花比较小朵,适合初学者,另一个就是,我们这里就叫‘梅花村’嘛。”梁姨准备下节课还要和学员老友们再多做些梅花,因为这些梅花常常被喜爱者带回家,这让她非常开心。
无障碍“校车”接送方便 老人日托可按日、按月、按项目结算
记者从市民政局采访了解到,目前广州有178个颐康中心可提供日托服务,前来日托的老人首先进行健康监测,测量血压、血糖,服药管理后开展不同的活动。如在黄埔区夏港街颐康中心,参加日托的老人在志愿者带领下一起做手指操、做手工、搓麻将等活跃大脑,还可以选择看书、写书法等静心的自由活动。
而在日托服务开展较早的梅花村街道,日托服务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最受欢迎的医疗保健服务。为日托老人进行“入托”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后,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由有资质的康复师提供康复评估、咨询、理疗和训练等服务,收费依老人的不同身体状况分“能力完好”“轻度失能”“中度失能”三个档位明码标价,每天的基础收费分别为20元、30元和50元,按月则分别为400元、600元和1000元;康复理疗有认知训练、偏瘫训练、推拿按摩、艾灸、拔罐五种项目,30分钟收费标准分别为60元、80元、80元、20元和28元,很受老年街坊欢迎。
第二类日托服务则针对各群体的老人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娱体育课程,如茶艺、烘焙、手工、书法、舞蹈、合唱团等,老人根据不同喜好参加活动,实现“初老助益老老”,推进互助式抱团养老。在这个过程中,专职社工和专业护理员尤为关注离异、丧偶、失独等心灵孤独的单身老人,为他们提供心理关爱服务,帮他们排解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在增城、黄埔、花都等区域,一些颐康中心还提供了“康养大巴”,相当于日托老人的“校车”,专车接送老人来回。在运营日托服务时间较长的增城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针对家属没有时间或者是不方便接送失能失智老人前来托管的家庭,无障碍康养大巴的接送服务非常贴心,接送费按照居住地离养老中心的距离进行收取:小于等于2公里收15元、大于2公里小于5公里收35元、大于5公里小于8公里收40元,对符合政府资助政策的老年人还可以减免。
增城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还根据每个失能失智的老人开展个性化日托康复护理服务,为失智老人提供现实导向、认知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为偏瘫失能老人进行肢体锻炼、康复理疗等;上午11时左右为老人进行吞咽训练,结束训练陆续到长者饭堂就餐,针对吞咽能力不好的老人,工作人员会把餐食碎餐后再协助进餐,并根据每个老人的喜好、食量不同提供三种餐标供选择。餐食过后,工作人员会组织老年人完成睡前的口腔护理,逐一安排短暂午休。下午的兴趣活动则包括经典健脑游戏、手机学习、怀旧游戏、趣味运动会等,老年人可以组团打牌、打麻将、下棋等,该中心每周还会组织一次家属茶话会。
主动倾听家属需求 鼓励更多老人“入托”
“家门口的助老日托服务真的解决了我们很大的问题,我要点个大大的赞。”在采访中,不少中老年人对记者表示。对于家中有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家属来说,日托服务给了他们除养老院、请保姆外的多一种选择。
今年52岁的韩姐照顾脑梗后遗症瘫痪在床的母亲已有三年多,她自己也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听闻社区有老人日托服务,她也想去“考察”一下。“如果可行的话,或许可以偶尔让母亲托管一天半天的,我也可以出门和朋友见见面,散散心,顺便喘口气。”
从日托收费来看,支付方式也十分灵活,按日、按月、按不同的需求和项目结算,且根据长者的失能程度设定不同的价格,收费普惠合理。
不过,目前从实际的服务使用来看,由于还处在发展初期,根据各区、街、社区的不同情况,日托服务发展差异还比较大,场地和服务是两大关键因素。如增城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面积近2200平方米,场地空间广阔,有十余个多功能场室,还设有无障碍接送大巴,累计已托管30余名失能、失智老年人;梅花村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因附近老人居住较为密集,也已开始了比较成熟的日托服务,在册签约日托对象10多位;天河南颐康中心日托累计服务31人……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日托中心反馈“需求不足”。
增城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徐新年介绍,在日托服务运营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当下老年人对“托管养老”的理念还有抵触。“中心接受过上百个家属关于日托的相关咨询,但有的因改变不了家中老人的观念而作罢。”梅花村街公共服务办公室主任方穗华则介绍,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深入人心,一些老人认为子女照顾总比外人照顾更周到和放心,所以不太愿意离开家庭到托管中心接受服务。
对此,市内各颐康中心正在积极“走进”老人内心:一是做到服务“随来随走”,在提供日托服务初期不强迫,并邀请家属陪伴老人一同参与中心各类活动,熟悉环境的同时降低老人不安的情绪;二是主动倾听家属及老人的真实需求,在参加日间照料的同时,针对老人的个体差异化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三是进行免费试托、体验活动等,让家属与老人更为了解日托生活。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