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总是习惯于把水稻秧苗比作孩子。在他的心里,这些翠绿的小植株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未来,也是满足百姓日常之需的根基。
他是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组长、研究员何祖华,曾获评2022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于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1983年攻读硕士开始,何祖华就一直研究稻瘟病等水稻常见病,寻找水稻的广谱抗病基因,通过揭示植物的免疫机制,为培育出抗病且稳产的水稻良种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30多年来,何祖华孜孜不倦地攀登着水稻广谱抗病领域的一座座科学高峰。
继何祖华研究组于2017年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广谱和持久抗稻瘟病机制后,?2021年12月16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又刊登了其研究团队的重大发现。该研究揭示出一个全新的植物基础免疫代谢调控网络,并由此找到了通过加强水稻天然免疫力,长期筑起稻瘟病“防护墙”的抗病策略。这一办法已帮助育种家培育出稳定抗稻瘟病的水稻新品种,并推广种植累计超过3000万亩。
何祖华和他的试验田
何祖华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己来自农村,对水稻病害的危害深有感触,因此一开始硕士学习,他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研究水稻对稻瘟病的抗病性。
1997年,为了进一步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充实自己,他到美国SALK研究所攻读博士后。何祖华说,他出国前就已经打定了学成归来的主意,“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研究水稻、服务水稻育种,肯定要回到中国”。
如今这位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稻田的研究者,已经有了一支颇为健全的团队,从60后到00后,这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也将继续陪伴他,与水稻病害死磕到底。